大潭水塘,久聞其名,
但為何那麼引人入勝?
香港沒有天然的湖泊,
但有不少水塘,
景緻有點似湖泊。
一次在黃昏前到大潭水塘及副塘,
另一天午後一覧大潭四塘,
副塘這種湖水綠,令我驚喜!
因為孤陋寡聞,
從未在香港見過。
午後大潭副塘的湖水綠,
綠中帶藍,色從何來?
是否山間樹色映入水中,
混和了天上倒映的蔚藍?
回想起前一天臨近黃昏時,
這副塘的水卻是正常的藍,
完全反映天色,
而不是湖水綠。
所以水色的分別,不在於水中有甚麼化學或生物特質,
而是在於光 - 太陽照射的時間與角度,
四周環境以及拍攝的位置。
大潭四塘,群山環抱,
人在其中,
如投入大自然的懷抱,
温暖而有安全感。
冬天雨水稀少,
塘內儲水量見底,
露出沿岸高高的斜坡,
顯示夏天水位的高度。
曲線增添了畫意的線條美,
但亦暴露了水塘的人工性,
提醒遊人這湖泊並非天然。
原來水色可以如此多變,
影響因素是季節、時間、
陽光、風向和風勢、雲量、
雲的倒影位置、空氣質素、
山影、水的流向和速度、
觀者的角度與位置等等,
非常奇妙。
這令我聯想起:
同一件事,
不同人、不同角度、
不同時間、不同位置去看,
感受也有所不同。
樹木爭取陽光而生,由於山谷多,
有數道石橋貫通,
殖民地英式建築,
增添其古雅風格,
也令人有身處歐洲河谷之感。
在大潭篤燒烤場對面,有一休憩亭,
樹間空隙竟見谷中高聳的水壩,
可知休憩亭設計者別具心思。
另一座更宏偉的,
是大潭主塘的水壩,
原來一級一級的,
可以步行其上,橫過山谷,
想必動人心魄。
更有趣的是可以行車的大潭篤水塘大壩!
我們興奮地期待那些遠眺像模型般細小的巴士獲得放行,
它們駛經大壩時,
我們便爭相與巴士合照。
剛好在巴士離開水壩前將它攝入鏡頭 |
回程時幸好擠上巴士,
始發現全程最後的驚喜,
是巴士會駛過大壩!
可惜發覺時已趕不及拿出手機拍攝。
但站在車頭擋風玻璃位置,
我們儼如駕駛員,
在狹窄山路與迎頭車風馳,
甚有刺激感。
司機忍耐着這群七嘴八舌
像孩子的中年興奮遊人,
也見怪不怪了,
他可能心想,
有甚麼值得大驚小怪?
與其他一些水塘相比,
大潭美在群山環抱,
塘多、山多、彎多、
橋多、壩多!
線條感極豐富,
山谷形成「河道」,
有多條古橋貫穿,
數座大型水壩,
更可「塘」上行車,
難怪欣賞指數甚高。
相信若果不同時間或季節再去探索,
比較比較,
且能體會拍攝水塘的箇中秘訣。
因為早、午、晚和不同季節,
太陽照射的角度與強度有變化,
山光水色倒影,
總有不同效果。
為甚麼遠離塵囂,心曠神怡,
看見青山綠水、
波平如鏡、開揚壯闊的景觀,
會那麼開懷興奮?
人類似乎有某種共通的審美眼光!
其實光與顏色都影響人的身心靈。
藍色令人精神最舒暢,
綠色令人眼睛最放鬆。
雖然並非物質消費享樂,
但陽光充足加上長途步行,
期盼前行有更美景緻,
血清素、多巴胺和安多芬自然同步上升!
遊山玩水對身心的好處,
實在是有科學根據的。
今天讀到[每日經歷神]書中的一句:
[你以甚麼態度面對神的話語?]
於是我想:
[我們以甚麼態度面對神的創造?]
昨晚閱讀一本有關盧雲的書,
當中談到神的愛。
我常渴望體驗神的愛,
此時突然有所頓悟:
神創造的大自然,
正是祂愛的其中表現。
在大自然的懷抱中,
原來我所能體會的,
正是神的愛。
*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