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家長和教師帶來甚麼難題?
一輯電視節目分析網絡對人有以下種種影響:
人的成長、性情、人際關係、下一代的思想與成長……
不是在網絡中成長的中年人,越來越覺得這世界不對勁、
青少年飽受影響,中年人難以了解和認同他們的想法!
電視節目中,心理學家及腦神經科學家發表研究、提出種種關注。
對於自問已經發展一定自制能力的成年人、父母輩,
似乎尚可控制自己不致網絡成癮。
但網絡令人越來越自我?
人的腦部運作,可以不斷增加接收外界資訊的程度嗎?
資訊爆炸加上實時收發信息的社交平台,
每天有越來越多信息四面八方而來,
要花越來越多私人空間去分析:
那些信息自己有興趣、有需要看!
心理學家指出:當信息太多令人感到超負荷、入侵私人空間,
人便會開始感到承受不了,結果是「關閉」-
拒絶接收。
統計指出,每位臉書用戶平均有一百位朋友,
但實際日常交流的平均只有五至六人。
人人不斷加速處理資訊、瀏覽行為變得 ‘fox-like’,
意即跳來跳去,不會仔細!這有甚麼問題?
深遠的影響是:快速瀏覽令人更難專注、
也沒有興趣閱讀長篇大論的文章如書本;
思想從文字的單線向性 (linearly)
變為聯繫性 (associatively),
但不仔細閱讀、深入思考分析,
令人的思想變得欠缺深度寬廣度,
這對於成長於網絡世界的年輕人影響深遠。
當人人需要不斷加快處理大量資訊,
也越來越容易透過網絡找到自己的興趣及志同道合者,
自然變得更選擇資訊,
收看喜歡的、價值觀相同的,
但實際上,這不斷改變人的性格,不單令人變得越來越自我,
也尋求透過社交網絡追求認同與讚賞、滿足感!
不會與志不同、道不合的人溝通、
世界再不用「和而不同」,而是各自表述去爭取自己的支持者!
這也令到越來越多人因為見解不同而令世界兩極化,
激進行為令人側目,不斷衝擊社會原有的道德底線、
挑戰社會對公民行為的接納程度。
這一代人無法置身事外。
網絡世界在強化自我、個人主義,
令人更難理解別人的想法,
包容忍耐與自己有差異的人!
自己的性情在改變嗎?
可以適應這世界的轉變嗎?
甚麼是對?錯在那裏?
標準模糊,越來越難分辨對錯!
對於家長、教師、管治者以致全社會,
這是越演越烈!
如果沒有靈丹妙藥去扭轉趨勢,
未來的社會,將會變成怎麼樣?明天可以更好嗎?
以上文章寫於昨天,但今天看到《每日經歷神》
1月29日的文章《預備朝見你的神》的一段話,完全呼應:
『你不可能日復一日在世界打滾,
卻不受世界所影響。不消多少時間,
人就會迷失方向。世界會使你的靈性敏感度遲鈍。』
由於難以接收大量資訊,因此需要選擇;
雖說不應故步自封,但也不是不用選擇資訊,反之更需要小心選擇,
醒察那些資訊對靈性、品格行為更有益處。
持更開放的心去聆聽分析別人所說,
不要過度自我、沉迷於認同自己的小圈子!
當認同者讚好,更會容易令人驕傲!
為甚麼社會中有另一些人持有不同價值觀?
為甚麼要忍耐、包容、接納他們?應如何相處?
不要渴望尋求網絡世界的認同,
這種滿足感是無底深潭,
而且令人容易自以為是,蒙蔽自己,
既『隨從今世的風俗』,也看不見自己的問題。
箴言22章6節說: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每日經歷神》指出:世界使人的靈性敏感度遲鈍,
因此更要自潔、親近神:
『神設立安息日,
就是要祂的百姓在六日屬世生活之後,
能夠花一整天再次專注於祂的身上與祂的旨意。
你是否預備心參加崇拜?』
不禁想起一個問題:如果網絡令人更自我、隨波逐流,是否更加遠離神?隨風飄動的葉子, 提醒我們要儆醒, 不應『隨從今世的風俗』 |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