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靜焦慮之心》:讀書札記


焦慮
近年時有抑鬱症的新聞報導及研究發表,但比較少提及焦慮症。早前工作上接觸到一本小冊子,內容提及焦慮症的成因、特徵與對策(備註一),始知一些看似平常的表現,竟然原來也是焦慮的癥狀,便覺得甚為值得人增加認知。小冊子(備註一)所列的焦慮症的癥狀有:
-         行為方面:情緒容易暴躁、逃避困難的事情、懼怕失敗、畏縮、對一些小事的反應過敏;
-         認知方面:難以集中精神、記憶力下降、追求完美;
-         生理方面:心跳加速、呼吸短促、肌肉繃緊、頭痛、腸胃不適、睡眠問題;
-         情緒方面:擔心、緊張。

人通常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情況產生猜測,繼而擔心一些自己不想見到、不理想的情況會出現。人不會為過去焦慮,也不會為愉快理想的事而焦慮吧?但過去的經驗,又可能加重我們對將來的擔憂。
對事情有適度擔心是正常的,例如可令人預防危險;但如果擔憂過度,變成焦慮,有甚麼方法可減低焦慮?心理學是從人的智慧去分析,那麼從聖經或信仰角度,又應如何看焦慮這回事?
多年前有朋友送贈《平靜焦慮之心》一(備註二,英文原著是Calm My Anxious Heart, by Linda Dillow),我已忘記那位有心人是誰了!真要謝謝她!不過當時閱讀的心態只是[水過鴨背],轉頭已忘得一乾二淨,對自己沒有帶來明顯的影響。數月前突然記起此書,再次詳閱,覺得書中結構嚴謹清晰,單是從目錄標題,已知重點,而且作者Linda Dillow以個人經歷及實例,加上她的神學背景、以聖經真理為依據,對信徒所作的建議,十分具體有用。作者以[知足]這主題開始,原來焦慮與不知足、不滿意、不滿足有關!
1章:知足是不受環境影響的平安。
2-5章:上帝希望我們知足的層面:環境、自己(性格)、角色(遭遇)、人際關係。
6-8章:攔阻知足的三種障礙:貪婪、錯誤的焦點(人生焦點)、憂慮。
9章:引領進入滿足盈裕的橋:信心。
10至12章:信靠上帝 ─ 交託、別悔不當初、不問上帝為甚麼。

第一章:知足之旅
-         知足與心態有關,與環境無關。
-         知足就是接納上帝賜予的一切。
-         所以我們應讓主掌權。

第二章:對環境知足
-         作者引用腓立比書四章:『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
-         當焦慮出現就立即禱告,用禱告取代憂慮,並以感謝的心禱告。
-         上帝的平安是我們醫治焦慮心靈的最佳處方。
-         知足源於思想,送走負面思想,才能專注於正面思想,務必控制思想,專注於正面思想,心意便得更新。
-         作者建議可列出兩張清單:生命中正面的事、生命中負面的事。
-         知足是超越環境的內在平安。
-         知足取決於心態改變,而非環境改變;保羅改變態度,選擇不憂慮,並以明確的感謝禱告取代憂慮。
-         交出我的掌控權,接受上帝的時間、方式與結果。單單信靠主。

第三章:對自己滿意
- 重點:要對自己滿意,明白上帝創造我的生命的目的,接納上帝所賜給我們的個性、才能、恩賜及外貌等,不應對自己的性格或外貌不滿,與他人比較。

第四章:滿足於自己的角色
-         要接受、滿足於上帝所給予我們、為我們安排的角色(例如單身、婚姻、守寡、各個人生階段中的不同角色) 。
-         我們都是管家,受託去管理天賦、恩賜、錢財,也包括所獲分派的角色。
-         上帝要求的是我們忠於自己的角色 (忠心) 。
-         為上帝所分派給我們的角色而感謝祂。
-         把我們杯中的分,視為賞賜,而非[十架]。
-         透過上帝的眼光去看我們的人生與我們的角色,我們便會成長。
-         相信上帝所賜給我們的那一份角色是最好的。

第五章:滿足於人際關係
-         指每個人都曾受過某種傷害或拒絕,也曾有意或無意地傷害了他人。
-         我們大半的不滿或不安,來自我們對人際關係期望的落空。
-         苦毒是折磨人的監獄、永不止息的爭戰,饒恕是唯一出路。
-         神不止要我們饒恕,更要去愛;不止內在感饒恕,而是外在有行動。
-         上帝透過人際關係,例如家人及基督肢體間互相倚賴的關係,教導我們成長,變得更具有上帝的形像。
-         不要讓任何事物,例如驕傲、怒氣、不知如何回應或表達等,阻擋我們,務要對他人傳達饒恕。

第六章:樂在知足
-         阻礙我們經歷知足的障礙是:貪婪、缺乏目標、焦慮。
-         作者提出一個實驗:一周內只感恩,並寫下感恩的事。

第七章:掌握人生焦點
-         主旨是要校準人生目標,怎樣用時間、怎樣生活、為甚麼而活。
-         小標題已列出重點:錯誤的焦點、訂定生命的進程、確立生命的焦點、從決定到行動
-         作者建議讀者先禱告,然後求主向自己顯明人生目標;問自己:十年後我希望達到甚麼境界,用一則宣言或一則經文作起步,描述自己相信上帝的作為以及祂在我身上的計畫。

第八章:戰勝憂慮
-         作者講出自己女兒身體有病,她飽受憂慮困擾,結果將憂慮拋給神。她有個「焦慮盒」,每當有事憂慮,便寫在紙條放入盒中,卸給上帝去掌管。
-         作者建議以具體有形的行動將焦慮的事交托上帝,並感謝謝上帝,久不久檢焦慮盒中上帝已處理的而感謝祂;對於上帝未處理的問題,求上帝按照祂的時間表處理。
-         作者提到我們有選擇的自由:選擇憂慮,或選擇信靠那信實的主。只能選其一,學習讓上帝掌管每個明天。不要為明天憂慮,就可在今天專注地信靠上帝。
-         作者以彼得為例,他是經過一段時間才做到此的。

第九章:信心:萬事的基礎
-         信心是能否知足的關鍵。
-         信心的根源在上帝的屬性、祂的話;不要倚靠感覺。
-         祂掌管我們一切遭遇,一切事是為了我們的好處以及祂的榮耀。
-         要確信上帝的愛。
-         在困難中學信心。

第十章:把掛慮交給上帝
-         兩種最致命的屬靈的疾病:「萬一」、「要是」。「萬一」著眼未來,擔心上帝可能容許發生的事,導致焦慮;「要是」著眼過去,抱怨上帝安排,導致怨怒;兩者都缺乏信心。
-         我們要小心自己是靠自己抑或交託上帝。
-         信靠的層面是:學習透過上帝的屬性去判斷環境,而非根據環境來判斷上帝。
-         相信主在患難中與我們同在。
-         求上帝賜力量活在今天,把明天的懼怕與憂慮交給祂。
-         放下自己意願,願祂旨意成就。

第十一章:別再「悔不當初」
-         意思就是別後悔抱怨或自憐,安於上帝所容許發生的任何情況。
-         把焦點放在上帝慈愛的主權上。
-         如果老是想著自己沒有的,不珍惜自己所有的,便是患上「悔不當初」的病,而且不滿上帝所賜,亦將會喪失對事物敏銳的洞察力。
-         接受上帝給我的處境。
-         記念主的作為;Linda Dillow引用慕安得烈 (Andrew Murray) 所列出的一張「記念」上帝話語的清單,以在患難中保持對上帝的心:
1)      我在患難中是上帝所命定的;
2)      是在祂保守之中;
3)      是接受祂的訓練;
4)      是依照祂的時間。

第十二章:不問上帝「為什麼?」
Linda Dillow以自己租屋的慘痛經歷為例,解釋她也曾忍不住問神「為甚麼?」。她從哈巴谷書,得到鼓勵和勸勉。哈巴谷幾乎一無所有,卻仍信靠主。他從懷疑、啜泣,進入信靠與歡欣唱歌,過程是:
1. 哈巴谷坦誠地向上帝傾訴他的懷疑;
2. 決心等候上帝;
3. 選擇在暗中信靠上帝。
作者說,在上帝不告訴我們為什麼時,我們仍必須等候,或許一直等到了天上才能獲得答案;當我們不明白上帝的作為時,仍然要繼續堅定信靠上帝。

後記:
看過《平靜焦慮之心》這書後,覺得寫得實在很好,配合個人經歷及信仰歷程,就更能明白當中的道理,因此推介此書。我也真的有依其建議,一周之內只感恩,並每天寫下一件感恩的事。這是改變思考習慣的開始,確須要持續的操練。多一點感恩,少一點焦慮。

備註一:
有關焦慮症特徵的資料來源:《認識及幫助有精神病患的學生教師資源手冊》- 教育局、醫院管理局「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社區支援計劃」及「思覺失調服務計劃」聯合編寫。
備註二:
《平靜焦慮之心》(2006),原著是 ‘Calm My Anxious Heart'(1998) 作者Linda Dillow,王寵譯,雅歌出版社,台北。書目連結: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