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於2020年4月29日)
在炎夏之初,到九龍公園的「百鳥苑」拜訪夜鷺。
初時只見一隻夜鷺在樹蔭下享受恬靜,
可能見有遊人行至,
便飛到另一邊陽光耀目的人工池,
但夜鷺不是主要在夜間才出沒的嗎?
以前看過一篇新聞報導,
指在台灣有人看見夜鷺,
誤以為是企鵝,因而報警,
畢竟在台灣這亞熱帶地區,
如果見到企鵝,
定必以為牠們是從公園裡走出來的吧!
夜鷺外型與企鵝確實相似,
深藍色的背部及翅膀,
配以雪白腹部,難怪有人誤會。
但鷺的腳爪與企鵝可以用來游泳的「腳」(蹼)不同。
初時只見一隻夜鷺在樹蔭下享受恬靜,
可能見有遊人行至,
便飛到另一邊陽光耀目的人工池,
但夜鷺不是主要在夜間才出沒的嗎?
以前看過一篇新聞報導,
指在台灣有人看見夜鷺,
誤以為是企鵝,因而報警,
畢竟在台灣這亞熱帶地區,
如果見到企鵝,
定必以為牠們是從公園裡走出來的吧!
夜鷺外型與企鵝確實相似,
深藍色的背部及翅膀,
配以雪白腹部,難怪有人誤會。
但鷺的腳爪與企鵝可以用來游泳的「腳」(蹼)不同。
夜鷺與紅鸛站在淺水池中,
在烈日下享受水的涼意:
夜鷺將頭浸入水中,洗白白乎?
夜鷺上水後鬆毛鬆翼,狀甚趣緻:
U形人工池有兩邊,中間由一片狹小陸地分隔開,站了一大群紅鸛:
兩隻夜鷺相對而立,但四目並無交流 |
換個位置看看,原來紅鸛那麼熱鬧:
紅鸛鸛聲鼎沸,但可能有部分覺得太擠迫,
於是有幾隻開始帶頭涉水過「河」,
想分散到較遠處,飲飲水、透透氣。
但部分跟隨者很快便改變主意分道揚鑣,
更有兩隻不知是否因為碰撞而向對方宣示不滿,
這種衝突場面,
早前在動植物公園的紅鸛池也見過,可能是其特性之一:
於是有幾隻開始帶頭涉水過「河」,
想分散到較遠處,飲飲水、透透氣。
但部分跟隨者很快便改變主意分道揚鑣,
更有兩隻不知是否因為碰撞而向對方宣示不滿,
這種衝突場面,
早前在動植物公園的紅鸛池也見過,可能是其特性之一:
夜鷺與紅鸛的性情,似乎真是南轅北轍:
一動一靜、對比強烈。
紅鸛時常左顧右盼、好像停不下來;
牠們一起聚集、互相影響、
噪動不安,甚至發生衝突。
夜鷺雖然毫不起眼,狀似呆若木雞、
但性格獨立、沉默是金、悠然自得。
紅鸛身型高大、動作優雅、顏色鮮艷,
像選美佳麗,奪得遊人方心;
夜鷺站在一角,更顯得毫不搶鏡。
夜鷺好像甚少飲水;紅鸛飲水則時有所見,
牠們的嘴部特別大,好像很笨重,
要彎下長長的頸項去遷就飲水的角度,
整個動作非常緩慢,好像很辛苦似的。
鷺鳥雖像呆若木雞,但其實蓄勢待發,
捕魚的一刻動作敏捷,一點也不呆笨。
不知是否覺得受嘈雜的遊人騷擾,
抑或受不了紅鸛的吵嚷,
有水中鷺鳥索性飛上枝頭,
原來水旁矮樹是鷺鳥的家:
池中還有一隻白鴨子在悠閒地暢泳,
紅鸛的噪音沒有打擾牠的雅興,
沒有同伴,牠仍自得其樂。
牠仿似察覺到遊人在獵影,
便注視鏡頭的方向一會兒,
覺得不受威脅,便緩緩游開:
一動一靜、對比強烈。
紅鸛時常左顧右盼、好像停不下來;
牠們一起聚集、互相影響、
噪動不安,甚至發生衝突。
夜鷺雖然毫不起眼,狀似呆若木雞、
但性格獨立、沉默是金、悠然自得。
紅鸛身型高大、動作優雅、顏色鮮艷,
像選美佳麗,奪得遊人方心;
夜鷺站在一角,更顯得毫不搶鏡。
夜鷺好像甚少飲水;紅鸛飲水則時有所見,
牠們的嘴部特別大,好像很笨重,
要彎下長長的頸項去遷就飲水的角度,
整個動作非常緩慢,好像很辛苦似的。
鷺鳥雖像呆若木雞,但其實蓄勢待發,
捕魚的一刻動作敏捷,一點也不呆笨。
不知是否覺得受嘈雜的遊人騷擾,
抑或受不了紅鸛的吵嚷,
有水中鷺鳥索性飛上枝頭,
原來水旁矮樹是鷺鳥的家:
池中還有一隻白鴨子在悠閒地暢泳,
紅鸛的噪音沒有打擾牠的雅興,
沒有同伴,牠仍自得其樂。
牠仿似察覺到遊人在獵影,
便注視鏡頭的方向一會兒,
覺得不受威脅,便緩緩游開:
不同種類的鳥類,
其特性各有不同、互有長短,
但都能和諧並存,
人類似乎需要向牠們學習。
天上的飛鳥不種也不收,
鳥類生活需求簡單,
除了一個適合的棲息地;
牠們不需擁有甚麼,
除了自己的一個窩,
不禁令我想起「人到無求品自高」這句話。
人的慾求何其多呢,愁煩也隨之而來!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