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會經歷七大危機?凱瑞紐霍夫的新書「為時不晚」'Didn't See It Coming' by Carey Nieuwhof

 

            人人都將會經歷,卻是意料之外的七大危機?人生的七大危機是什麼?(按:英文是seven greatest challenges,直譯是七大挑戰。)

            有天在道聲書局的橱窗看到這在8月才出版的新書。雖然包裝了,不能翻閱內容,但七大危機說中了我心裡,於是買下,並且像「追」小說一樣,一口氣幾天內讀完。解決人生問題的方法,誰不想快快知道呢?

           書中所提到的七大危機,不止北美生活的人有;香港人那個沒有呢?



           這書是2021年8月才由台灣格子外面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發行的,道聲香港的總代理。一面看內容,我已經決定非要寫這篇推介和札記不可,因為作者言之有物,令人共鳴,甚至苦笑。

           作者以個人睿智,提出人生隨著年紀增長而浮現或不斷加劇的七大危機:

1. 憤世嫉俗 cynicism

2. 道德妥協 compromise

3. 人際疏離 disconnectedness

4. 脱節 irrelevance

5. 驕傲 pride

6. 倦怠 burnout

7. 空虛 emptiness

           很貼切!作者寫此書,正是希望提醒人,如果不及早察覺自己有這些危機並應對,會可能令這些問題惡化,侵蝕我們人生的滿足感、喜樂,甚至道德。

           更可怕的是,呈現這些危機的情況,往往令人難於察覺,並以為沒有問題。所以作者逐一解釋這七種狀況會以什麼形式出現。這正是此書成功之處。

           相信不少人對這七大狀況都有同感,所以此書原著成為暢銷書,更被出版社看中來出版中文譯本,但都巿的大忙人,不一定有時間去閲讀全書以了解作者所提出的種種解決辦法!畢竟現在還有幾多人會有時間和興趣去閲讀一本二百多頁的書呢?

作者

           作者凱瑞紐霍夫(Carey Nieuwhof),美國加拿大的著名牧師、教會事工領導者、播客(podcast)、知名演說家、博客(blogger)。他的成就卓越,卻因工作過度而曾經精神崩潰,變得嚴重抑鬱,耗時五年才完全復原!

倦怠 burnout

           紐霍夫提及burnout(譯者翻譯為「倦怠」),其實是現身說法,因為他自己就曾經因為工作過度而身心枯竭,極度疲憊,突然崩潰,患上抑鬱;但中文版若以枯竭、疲憊或崩潰為題,一來可能令潛在買家抗拒,或覺得自己的情況沒有這樣嚴重而置之不理,二來譯者亦可能不想局限作者「burnout」的論點於崩潰或枯竭的程度,於是用「倦怠」一詞取代。

         其實輕度抑鬱更為常見,而失去處理日常生活事務的動力是其中一個先兆。至於長期工作過勞,令身心不勝負荷,本來就是觸發倦怠、枯竭,甚至崩潰的成因之一,不能不防。

        其他六種現象,均源於人性的特質和軟弱。

憤世嫉俗 cynicism

        那麼人又是如何演變成憤世嫉俗的呢?作者形容這是熄滅盼望和啃噬內心的負面情緒。作者以所羅門王傳道書為例,指出當人活得越久,知得越多,便越看清人生的真相,然後降低了對別人的信任、對人生將來的盼望、對上帝的信念。

         至於怎樣戰勝憤世嫉俗的心態,作者提出奇招,就是培養好奇心!好奇心的意思是(p.g.46-50):

1. 規劃思考時間;

2. 運用開放式問句;

3. 少給答案;

4. 更多夢想;

5. 問更多「為什麼」或「為什麼不是」的問題。

道德妥協 compromise

         至於道德妥協,作者提醒我們要小心這場爭戰,以及品格妥協的訊號,例如把自己的不良行為和決定合理化。

         應對之法是(p.g.77-83):

1. 承擔責任,其一是誠實面對自己。

2. 言行一致

3. 在個人成長方面,要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意思是花時間自我改進,例如禱告、學習、閱讀書籍、研讀聖經、與導師會面、參加課程、見諮商師(按:輔導員)(p.g.82)。

         最重要的是自我反思,「觀察內心,意識到自己變成什麼樣的人」,並重視培養品格,改變自己的生命(p.g.84)。

人際疏離 disconnectedness

        作者指出一個已經有不少專家探討過的現象,就是網絡化與社交媒體的趨勢,雖然令人更易連結(例如與海外親友及陌生人),實際上卻令人際關係日趨疏離,人們更易感到孤單!為甚麼竟然會如此?

        作者解釋,「科技並未製造這些問題,只不過顯現和放大了這些問題。我們所面對的不單純是科技問題,而是人性問題。」(p.g.91)

        作者認為人際關係斷裂的兩大根源是「不再真心對談」及「不再坦承過錯」(p.g.96-102)。

         作者精僻地點出,我們現在運用社交媒體,「似乎更常是對方說話,而不是對方說話」,「對談似乎已經流於獨白的交換,雙方各說各話,彼此互不感興趣。」(p.g.97)

       作者認為不再坦承過錯的原因,是因為近兩、三代的父母的教養方式,「正製造出一群因自大和自卑而受苦的下一代」(p.g.100)。這一點我非常認同和體會到在香港也是如此。

        「不肯坦承過錯,使我們與上帝、與人,甚至與自己隔絕。」(p.g.101)

        作者幽默地說,就算扔掉手機也沒有用,要解決的是人性的問題(p.g.103)。

        坦承過錯的困難,在於我們會說服自己沒有錯,所以作者認為先要理解四個關鍵概念的分別:「藉口、理由、詮釋、辯解」(p.g.103)「當你開始承認自己有缺失、不再製造藉口,就會帶來進步。當你承認屬於自己的那部分責任,改變就已經開始。心態健康的人,將原因視為釋疑而非辯解。辯解導致停滯,並最終形成否認(「這些都不是我的責任)或自憐(「可悲的我永遠得困在這裡」)。自憐以充滿沮喪的耳語,悄悄侵蝕我們的心靈。」(p.g.105)

        有關這部分的解釋,真要看原著才能充分明白。簡單來說,我們會找藉口或為自己辯解,但若果「將原因視為釋疑而非辯解」,則會帶來改變,意思是我們要:

- 承認自己的角色責任

- 擺脫過去

- 坦承自己的缺點

       作者還指出我們要培養對話的藝術,為與家人建立連結而偶爾中斷與科技(手機、電腦等)的連結,並且除去生活中的匆忙,因為「生活匆忙導致生活缺乏檢視、連結產生中斷,匆忙扼殺了我們與上帝、家人和朋友的親密關係。」(p.g.110)這見解真一語中的。

脫節 irrelevance

        人越年長,會越來越抗拒轉變。作者認為這是與人的腦部運作特性有關,因為若沿用的方法行得通,便不願隨時代的潮流而改變。所以無論那個時代,人越年輕,就越容易接受和適應新科技,但當人越年長,便越抗拒,結果日漸脱節!

     作者建議的解決方法(p.g.133-137):

1. 愛使命勝於愛方法

2. 為接受激進做好準備

3. 向文化學習

4. 置身年輕人當中

        作者還對邁進人生下半場的人,奉上「老齡化的禮物」,並鼓勵人不要耽戀過去而是經歷轉化(pg.138-139)。

驕傲 pride

        作者指驕傲不只是自戀(p.g.144),其實是源於自我中心、欠缺安全感的本性(p.g.148-151)。

        驕傲會令人論斷(批評)他人,不肯承擔責任,更會孤立自己,因沒有人會歡迎驕傲的人!(p.g.158-160)

        要改變,就要有謙卑和感恩的心,對自己和上帝保持誠實,及早察覺自己驕傲的徵兆(p.g.163-175)。

空虛 emptiness

        作者有一次非常成功的經驗,就是網誌文章在一天內有四十多萬次瀏覽,但換來之後極大的空虛感。作者又再所羅門王的經驗為例:一位世上最聰明和富有的王,尋求一切享樂之道,擁有一切,卻仍深感人生空虛,所以何況我們平常人呢?

        空虛源於人有極大的慾望,是永不滿足的(p.g.228-9),但作者鼓勵讀者,克服自己並不如想像中的可怕,治療空虛的解藥是[去找一份比你自己更大的使命](p.g.233),問自己究竟是為哪個王國而活(p.g.237)。

        作者指我們有傾向為自己而活,祈禱也是希望自己的國降臨、自己的旨意成就,而非願上帝的國降臨、願上帝的旨意成就,如主禱文的內容(p.g.237)。

        「只有當你決定不再圍繞著自己打轉,你內心的空虛才會離開。你需要一個使命,大過於你。」(p.g.239)這樣的精句真要細味。

         作者的結論是「自我覺察」(self awareness)。他問我們:「你到底有多了解自己?真的了解?」他引用Daniel Goleman有關「情緒智商」(E.Q.)的理論,當中指出「自我覺察」是五種「情緒智商」的因素之中最重要的(p.g.241-7)


總結

       此書之所以成功和受歡迎,是因為道出了我們在這世代所面對的七大問題或危機。

       書中的建議,有基督教聖經信仰真理為依據,七大危機亦是作者總結他對這世代的人的觀察,以及從個人及牧養教會的經驗中體會出來的。紐霍夫的論點很有道理,教人如何避免和克服人生這七大挑戰或危機,所以值得人,尤其基督徒借鑒,知道怎樣以信仰基礎去自助及使家人轉化,過更美好的人生。

      希望自己有進步的人, 參考書中建議,一定為時未晚,必能有所改變,人生將會更喜樂、豐盛、滿足。

      這些建議包括:

- 有好奇心

- 自我反思

- 重視培養自己的品格

- 改變自己的生命

- 坦誠面對自己和他人

- 與人真心對話

- 願意接受新事物

謙卑

- 調節好自己的生

- 放下自我中心

- 能自我覺察

- 找一個比自己更大的使命


*

留言

  1. 代朋友發佈留言:
    你的訊息是現今社會,新世代,使人生旅程更健康,優雅!

    回覆刪除

發佈留言